
近日,广州市规模最大、涉及搬迁村民数量最多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——番禺里仁洞村改造项目迎来首批复建房交付,1688套新房助力村民告别旧村生活利鸿网,喜迁现代品质新居。由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”)承建的白地坑组团R1地块也即将交付,届时将再添1046套复建安置房,圆更多村民的安居梦想。
除里仁洞项目外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还深度参与黄埔沙步旧村改造、广开云领科技城、荔湾永庆坊片区微改造等多个广州标志性工程。公司不仅致力于提升居民居住品质,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,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“修旧如旧、新旧融合”的微改造,唤醒老城记忆,传承历史文脉。
从黄埔沙步的塔吊林立,到番禺里仁洞的现代楼宇,再到荔湾永庆坊的骑楼古巷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以匠心在广州城市更新的画卷上,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瑰丽图景。
筑就宜居家园,提升居民幸福感
城市更新的核心是“人”,住房改善是最直接的民生关怀。自2025年起,住建部全面推进“好房子”建设,其内涵已从单体住宅延伸至“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”体系,成为城市更新的关键载体。
如何实现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?在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承建的城市更新项目中,或许可以找到答案。
2024年10月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承建的广州黄埔沙步旧村改造复建区复住7、8项目顺利交付,累计提供1650套安置房,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批。项目同步交付幼儿园与仿古建筑,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,保留历史文化建筑群,打造了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融德里历史文化街区,涵盖19栋原址修缮文物及传统风貌建筑、7栋新建仿古建筑及古典园林,延续岭南建筑文化与乡愁记忆。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沙步项目复住四地块正加速推进。项目始终秉持为回迁居民营造舒适宜居环境的原则,多次吸纳村民代表意见,联动多方科学调整,营造温馨家园氛围,赢得居民高度评价。

里仁洞村改造项目实拍图
在里仁洞村改造项目中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充分尊重村民意愿。白地坑地块R1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.4万平方米,包括6栋32—39层住宅及商业、公建配套,建成后将提供1046套70—120㎡的幸福暖居。为保障村民开放日的展示效果与工程质量,项目团队配合越秀地产提前在24栋楼打造整层样板间,完成优化结构墙体、水电改造等多道核心工序,最终呈现令村民满意的直观效果。
里仁洞项目负责人纪波介绍,为契合本地村民生活习惯,卧室与书房统一铺设地砖,全屋强化收纳空间,所有户型主打南北对流,最大化采光面,阳台可观景,厨卫加强防水,并在装修中间接融入社区的岭南建筑文化元素利鸿网,实现整体风貌统一。
村民开放日吸引约4000人参与,为后续近90%的收楼率奠定基础。村民李叔表示:“地砖很实用,南北对流通透,收纳空间比老房子多,特别满意。”
好口碑源于实打实的环境提升。除住房体现人文关怀外,里仁洞项目还有196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。如今,番广附万博学校已于今年9月开学,文化、医疗等重大配套加速落地,河涌整治、道路优化、垃圾分类与社区绿化协同实施。昔日拥挤杂乱的村落,正蝶变为配套齐全、环境优美、管理有序的现代社区。
打造经济引擎,激发片区新活力
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再造,更是经济动能的重塑。
沙步旧村改造项目复住四地块不仅包含4栋超高层住宅,还包含1栋酒店及临街商业等相关配套。项目建成后,还将为村民提供6740.13平方米商业经营区域,为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收入提升贡献重要力量。

沙步复商3项目效果图
沙步项目负责人高武指出,AP0709014-十四号地块(复商三)项目为大型综合体,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,包含9层购物中心与42层办公楼,建筑高度超185米,定位为“黄埔美好生活社交中心”。其设计运用玻璃、金属与石材幕墙,以塔楼大悬挑结构与主格栅立面消解体量,融合街景。“该综合体将于11月交付,有望成为老黄埔体量最大、业态最全、辐射最广的购物广场,助推沙步村集体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。”
里仁洞村的产业变革同样瞩目。项目通过“安置房+商业地产+产业导入”的复合开发模式,实现资金自平衡。规划中的26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区,预计创造超10万个就业岗位,推动“产城融合”,从居住改善转向经济动能培育。
未来,里仁洞村将紧扣“创新”与“时尚”,推动产业空间集群化、特色化升级,聚焦智能科技、总部经济与时尚创意三大产业,携手汉溪长隆、万博片区,打造广州番禺北部智能科技创新平台。文化上,集中复建4座宗祠,守住里仁洞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推动其从“中国淘宝第一村”迈向“商旅创融合”的宜居新城。
传承历史文脉,守护城市记忆
城市更新进入“精雕时代”,需以“绣花功夫”从细节处着眼,回应需求,这考验着城市更新建设者的智慧和担当。
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坊是广州西关文化的核心承载区,但历经岁月,面临建筑残破、设施落后、业态凋零等问题。如何在保留乡愁的同时焕发新生,是一大挑战。
老旧街区的改造,远比推倒重建复杂得多。广州恩宁路项目房屋年代久远,结构安全堪忧,空间狭窄,基础设施滞后,居民商户诉求多元,协调难度极高。关键在于如何在改造中不破坏历史风貌,不让老街沦为千篇一律的商业景区。
永庆坊项目团队以“政策+规划+技术+人文”四维融合模式,探索出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路径。作为建设方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微改造,“修旧如旧、新旧融合”,让老街“活”起来、“暖”起来。
对外观,团队以“小尺度、渐进式”修复,延续青砖瓦坡、雕花门窗等传统元素,内部则加固重构,修缮危房,最大限度避免大拆大建。
对街巷,遵循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提取岭南元素,运用黄灰色调与青砖修补巷道、修复砖瓦,并以碳纤维布加固、聚合物砂浆补强等技术为老墙“延寿”,维系原有空间尺度与邻里氛围。
团队还嵌入绿色智慧元素:部分试点采用“太阳能光伏瓦+雨水回收系统”,能耗降低30%;巷道铺透水砖缓解内涝;在不破坏风貌前提下安装智能烟感与微型消防站。此外,施工过程,项目团队借助BIM与放线机器人,实现精准测量定位,高效保质。
如今的恩宁路,青砖石巷依旧,却增添了智能车库、文创小店、雨水花园;老建筑穿上“低碳衣装”,太阳能屋顶、透水砖巷道悄然融入西关风情。这里不再是凝固的博物馆,而是充满烟火气的活态街区。
修缮后的恩宁路新增就业约1300个,带动经济收益超百亿元。2020年,永庆坊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及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。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,仅2024年即达2000万人次。
如今,永庆坊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示范点,与李小龙祖居、詹天佑故居纪念馆、粤剧艺术博物馆共同构成广州西关“老城市、新活力”的地标名片,推动岭南文化成为对外交流窗口,续写花城故事。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,使永庆坊不仅成为广州的文化名片,也成为了新型文化消费的聚集地,探索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化升级的新路径。
从沙步的商业综合体,到里仁洞的品质安居,再到永庆坊的微改造街区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在广州城市更新中刻下深刻印记。这些项目不仅是建筑的迭代,更是民生改善、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。伴随广州前进的步伐,中建四局广州总承包以匠心铸品质,以诚意书写担当,持续成为推动广州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力量。
撰文:柴亚娟利鸿网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